反驳方式DEBATE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辩论,作为一场反映综合能力的你来我往的“知识性拉锯战”,观点表达以及反驳对手都是比赛的关键。然而在辩论场上,最考验人、也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反驳和反驳的反驳。有时候,它可能会直接决定你比赛的胜负,让这“一驳定输赢”呐。
01
针锋相对,以牙还牙
DEBATE
辩论场上,倘若对方辩友妙语连珠,千万不要慌张。针锋相对的思想就是:让观众把给对方辩友的掌声加倍偿还回来。
方法很简单,即在对方精彩的言辞引导下,立即找到一个相似的,却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出来,回敬之,则给人技高一筹之感。
例子:关于“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”辩题的反驳陈词:
反方二辩:……我请问对方辩友:在取得信息优势之后,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?难道说,为了信息战的火眼金睛,就不要传统武力战的金箍棒了吗?
正方三辩:金箍捧当然可怕,但却阻挡不了唐三藏紧箍咒的信息流。
分析:这样反驳不在于展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,而在于表现辩手临场的机智。要想做到这一点,一方面辩手要在平时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,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,做到在对己不利时,保持冷静与乐观。
当然,这样的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,一方面给人跑题的印象,另一方面有哗众取宠之嫌,要掌握好度。
02
顺水推舟,将计就计
DEBATE
这一招与前一招一样,都是借对方之力攻其自身;所不同的是,前面以牙还牙是借对方语言的魅力,而这一把顺水推舟是借对方逻辑的力量。简言之,就是用对方的论据证明我方的论点。
例子:关于“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”辩题中的自由辩论:
正方一辩:……面对铺天而来的软件炸弹、逻辑炸弹,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能对着敌人说:“亲爱的敌人啊,我们的祖宗家法不可变,让我们打一场传统武力战吧!”你知道敌人在哪吗?
反方三辩:而对方辩友所说的威力无比的软件炸弹、逻辑炸弹不正说明信息网络不可靠,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系于“信息战”这一根绳上吗?(掌声)
分析:正方一辩原意是想说有了信息战,传统的武力战将“英雄再无用武之地”;可在反方三辩眼中,却得出信息网络不安全,不能单纯依靠之的结论。一时间,让正方无语以对。那么,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?关键在于透彻的逻辑分析。
如果同学们能设计一个二难问题,也就可以“顺水推舟”了。反方三辩实际用的就是一个二难问题:如果信息战没什么威力,那么从战争选用最有效的手段出发,传统武力战显然不会被淘汰;如果信息战威力强大,而它又是一场网络之争,那么从防御的角度来看,单纯依赖网络本身又是危险的,传统武力战还是不会被淘汰。经过这样的逻辑设计之后,反方当然可以“将计就计”了。
03
巧作类比,一针见血
DEBATE
在很多情况下,单纯的说理、正面反驳会稍显枯燥无味,而且艰涩冗长。而运用类比,既能活跃气氛,又能使反驳生动形象,易于理解。
例子:关于“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”辩题的自由辩论。
正方二辩,请问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什么?……
反方四辩:信息……
正方三辩:……高位势支配低位势,高层次决定低层次,对方辩友既然已经承认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信息,也就是说,对方辩友也承认:信息就是未来战争的主导了?
反方二辩:对方辩友的逻辑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层,不要下面的基础?(掌声)
分析:反方二辩短短一句语,就把正方精心设计的圈套给破解了,这不能不说是类比的功劳。
类比反驳简单好用,但要注意:①类比的两个对象要相似性强,免得观众、评委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不过来。②类比的格调要高,切忌想到什么就比什么,以免起反作用。③类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,否则毫无效果。
04
排炮齐射,气势磅礴
DEBATE
辩论场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,一方先把时间耗完,那么另一方如何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呢?这个时候,经历了整场自由辩论,能说得清的道理早已说清,观众也已疲惫,所以此时重要的是气势,而不是道理。
此刻是宜驳不宜立;宜排比短句,不宜繁琐辩理。
例子:关于“信息战取代传统武力战”辩题的自由辩论。
反方三辩:对方辩友孤立地看战争,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动因要采用不同的作战方式。
反方四辩:对方辩友一厢情愿地看战争,认为只许你打我,不许我打你。
反方三辩:对方辩友静止地看战争,殊不知不同的战争进程也有不同的战争方式呀!
反方二辩:对方群友片面地看战争,看不到信息战也是脆弱的呀!
反方四辩:对方辩友脱离条件地看战争,认为索马里人也可以打一场信息战。
反方三辩:对方辩友简单地看战争,居然认为一个信息战可以包打天下。
分析:反方利用最后的机会轮番轰炸,几位辩手心有默契,统一采用“对方辩友某某地看战争”的方式,气势磅礴,临场产生了具有震撼力的效果。这比起拿起卡片干巴巴地念一番,消耗时间了事要强得多。我们形象地把这样的 “缺席审判”称之为“打排炮”。
素材全部来源于网络,侵删
↓
标签: